安德建奇中走絲作為傳統快走絲與慢走絲技術的融合體,憑借多次切割、逐級修光的工藝優勢,在精密模具、航空航天與電子元件制造領域大放異彩。它通過高頻脈沖放電,利用移動的鉬絲電極對導電材料進行蝕除加工,兼具高效率與高精度。掌握
安德建奇中走絲的完整使用流程,是實現優質加工、設備安全與成本控制的關鍵。

第一步:環境準備與設備檢查
將機床置于恒溫(20±3℃)、恒濕、無振動、潔凈的環境中,避免陽光直射與強電磁干擾。檢查工作液箱液位是否充足(通常為去離子水或專用乳化液),過濾系統是否正常。確認電源電壓穩定,接地可靠,各軸運動范圍內無障礙物。
第二步:工件裝夾與找正
使用精密平口鉗、磁力吸盤或專用夾具將工件牢固固定在工作臺上,確保基準面平行于坐標平面。用百分表或杠桿表校正工件側面,保證與機床X、Y軸平行。對于復雜工件,可使用光學對刀儀或自動測頭進行精確定位。
第三步:鉬絲安裝與張力調節
穿入符合規格的鉬絲(常用Φ0.18-0.25mm),通過導輪、導電塊引導至儲絲筒。啟動張力系統,設定合適的張力值(通常8-12N),確保鉬絲在切割過程中穩定運行,減少振動與斷絲。
第四步:工作液配置與循環啟動
向工作槽注入適量工作液,液面應覆蓋加工區域。開啟工作液泵與過濾系統,確保液體循環暢通,及時排出電蝕產物,維持絕緣性能與冷卻效果。
第五步:編程與工藝參數設定
根據加工要求,在控制系統中編寫或導入加工程序(G代碼或ISO代碼)。設定多道切割工藝:
粗割道:采用高電流、大脈寬,快速去除材料,留0.1-0.2mm余量。
修割道1(半精割):降低能量,改善表面質量,留0.02-0.05mm余量。
修割道2/3(精割):使用小電流、窄脈寬,實現高光潔度(Ra≤1.6μm)。
同步設定進給速度、短路回退、自動穿絲等參數。
第六步:自動穿絲與電極校正
啟動自動穿絲功能,系統引導鉬絲穿過工件預鉆的穿絲孔。使用自動或手動測頭校正鉬絲垂直度,確保切割面與基準面垂直。
第七步:啟動加工與過程監控
按下啟動按鈕,機床自動執行多道切割程序。操作人員需全程監控:
觀察放電狀態是否穩定,有無頻繁短路或斷絲。
檢查工作液噴流是否均勻,確保排屑順暢。
聽異常聲音,發現異常立即暫停。
第八步:加工完成與工件卸下
加工結束后,機床自動停機,鉬絲停止運行。排空工作液,用軟布清潔工件與工作臺。小心取下工件,避免劃傷精密表面。使用顯微鏡或輪廓儀檢測尺寸精度與表面粗糙度。